◎ 咳hāi
叹
- (1) 啊 [hi]——用以表示各种感情(如欢欣、宽慰、遗憾或轻蔑等)。如:咳!我怎么忘了?
- (2) 哎呀,唉,呜呼 [alas]——用以表示不幸、悲痛、惋惜或关切。如:咳!这真是意料不到的事
- (3) 该死!糟了! [damn it]——用作轻微的诅咒。如:咳,我怎么这么糊涂!
- (4) 表示感叹 [what]。
- 如:咳,提起话来就长啦;咳,真有这种怪事儿!
- (5) 嗨 [hi]——用以表示问候或引起注意。如:咳,到这儿来!;咳咳(戏曲中起加强乐曲节奏的衬字)
◎ 咳hāi
动
- (1) 叹息 [sigh]
- 黛玉只“咳”了一声,眼中泪直流下来,回身便走。——《红楼梦》
- (2) 另见 hái;ké
◎ 咳 hái
〔动〕
- (1) 小儿笑 [child laugh]
- 咳,小儿笑也。从口,亥声。——《说文》
- (2) 后泛指笑貌。如:咳咳(喜笑貌),咳笑(小儿笑);
- (3) 通“阂”。阻隔 [obstruct]
- 颈尾咳于天地乎。——《晏子春秋》
◎ 咳 hái
〔名〕
- (1) 通“孩”。小儿 [child]
- 曾不可以告咳婴之貌。——《史记·扁鹊列传》
- 又如:咳儿;咳咳(胎儿拳曲貌);咳婴(指幼儿刚会笑尚需哺乳)
- (2) 另见 hāi;ké
◎ 咳 ké
〔动〕
- (1) (形声。从口,亥( hāi )声,①( hāi )本义:小儿笑。《史记·扁鹊传》:“曾不以告咳婴之儿。”(咳婴:刚会笑的婴儿) ②咳嗽 [cough])
- 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。——宋· 苏轼《石钟山记》
- 又如:咳唾(咳嗽吐唾液);咳逆(咳嗽病的一种。因气逆而作咳);咳珠吐玉(比喻措辞优美);咳血(咳嗽咯血)
- (2) 另见 hāi;hái